师资队伍
教师信息 TEACHERS

一周观展指南|唐高逸图亮相在即澎湃十年艺术见证

职称/职务:

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作为2025年中瑞建交75周年的预热活动★,本次展览也是中国国内有史以来最大、最完整的瑞士设计原件展。展览包含“原创家具、突破性发明、旅游海报、单人凳★、马克斯·比尔特展、最美图书”六大板块★、共计200余件瑞士标志性设计作品★。展览全面梳理了瑞士设计400年的演变历程★,涵盖从日常物品到影响世界的设计发明★,使观众能近距离感受瑞士设计的独特魅力★。

  此次正仓院展将有57件(组)宝物展出,其中有11件为首次展出。展品包括著名的黄金瑠璃钿背十二棱镜★、圣武天皇的御用品,如锦缎护肘枕“紫地凤形锦御轼”(北仓47)★、★“碧琉璃小尺”(中仓111)、“深绿琉璃鱼形”(中仓128)等装饰品,以及“沉香木画箱★”(中仓142)和“紫檀金银绘书几”(南仓174)等奈良时代制作的工艺品,精湛的工艺,令人惊叹。

  从在英国萨福克发现的印度石榴石到在日本出土的中东玻璃,它们揭示了以唐代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让人惊叹的覆盖范围。展览由三位不同展厅的策展人联合策展★。他们首次将来自博物馆不同部门的藏品和不同专业知识汇聚在一起★。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与来自亚非拉29个国际机构的文物一同展出,其中有些展品是首次离开他们的借展机构★。

  本次展览是大阪地区近十年来首个大规模的川濑巴水作品展★,共呈现约150件作品,带领观众进入川濑巴水充满诗意的风景版画世界,感受他对季节、天气和时光流转的细腻表达。展览涵盖川濑巴水不同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早期的“东京十二题”系列★、★“东京十二月”系列,以及他在朝鲜旅行后创作的“朝鲜八景”系列等,以此完整呈现他的创作生涯与旅行足迹★。

  吴子深(1894-1972)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有一定影响。近日★,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海上掇英”近现代上海名家名作系列展“三吴一冯”之吴子深书画作品展,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吴子深书画展。

  展览不仅展出了各地代表性商代精品文物,如亚醜钺(展至12月8日)★、龙形觥、宁乡铜铙、大洋洲虎耳扁足鼎、殷墟花园庄东地刻辞卜甲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次特展汇集了近年来商文明数次重大发现的精品文物:2020年陕西城固小北村出土铜斝★、铜瓿等;2021年湖南汨罗屈子祠野猫咀出土铜觥、铜壶★;2021年河南郑州书院街2号墓出土铜礼器和玉礼器等;2021-2022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铜面具★、铜人像等★;2022年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出土铜车马器★、玉器等。

  展览分“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三个单元,将展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8家收藏单位15幅宋代绘画线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并特别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

  此次展览甄选了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的89件馆藏,分九个展区★,汇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溥儒、谢稚柳、常玉、潘玉良、赵无极等36位艺术大家的作品★,以及珍贵的馆藏影像。

  展览精选了瓦伦西亚画家索罗亚近50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原尺寸复制品的形式展出。索罗亚被誉为“光之画家★”,与戈雅和委拉斯凯兹齐名。他以独特的方式捕捉地中海的光影和色彩,并记录了他所处时代下西班牙的生活日常。展览作品以生动色彩和精巧的光线运用为特色,画作因此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能量。本次展览由马德里的索罗亚博物馆策展★,在上海繁碌的交通交汇处★,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一独特的地中海之蓝★。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园区)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展览以Art Deco这一于巴黎发端随即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同时奠定了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美学源流为母题,将来自法国国家级的Art Deco装饰艺术珍藏与中国上海Art Deco艺术作品并置展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开馆展穿越古今,展开文献★、档案和文物与现当代艺术的对话★,以众多艺术家的新近创作★,回应敦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探索继续敦煌的新方法与路径★。展览由历史、自然、再现和心象四部分构成,通过汇聚散落在不同收藏机构的《贝叶经》、北凉石塔★、胡人牵驼砖等珍贵的敦煌文物,呈现敦煌文化深邃而独特的魅力,并以影像、交互装置等多媒介的方式打造“入境★”式的艺术体验,融合特别的展陈设计,营造跨域时间★、地域和领域的体感,邀请观众重新感知敦煌这一熟悉的文化符号。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近110件展品为“探源工程★”的珍贵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来自内地北京★、甘肃、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多个省市和香港共14间文博机构★,涵盖九个考古文化和九个主要考古遗址★。展品中有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本次展览灵感来源于阿布拉莫维奇与德国艺术家乌雷(ulay)于1988年在中国长城上的历史性行走★,这一旅程使得他们成为首批穿越长城的国际艺术家。展览展出了千余张阿布拉莫维奇的长城行走图像★,以及一系列以观众参与为核心★、以水晶为载体的全新创作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深入体验阿布拉莫维奇艺术演变的旅程。

  这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蓬皮杜中心摄影类馆藏★。展览将回顾摄影艺术决定性的三十年★,聚焦其跃升为当代艺术主流媒介的时刻,通过十个章节,集中呈现逾30位先锋派艺术家的近200件开创性作品,串联起摄影如何从记录艺术过程到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前卫历史★。

  展览以时间为序★,分为“群龙之象”★“见龙在田”“飞龙在天★”“龙游人间★”“龙腾中吴”五个单元,共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全国29家文博单位的205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50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69件,三级文物56件),达展出文物总数的73%★。文物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涵盖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丝织品等多个门类,通过丰富的龙主题文物完整勾勒龙形象从古至今的演变趋势与发展脉络。

  此次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东方欲晓”“时间辽阔”★“澎湃如昨★”。以艺术作品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21年前的东方早报创刊及10年前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的历程。展出作品包括葛兆光、陈子善★、白谦慎、谢春彦、萧海春等的作品,展览同时呈现了澎湃新闻经典海报装置、优秀视频集合,以及大量有着纪念意义的样报★、手稿、采访本、图书★、旧照等★。

  如何让图画说故事?哪些故事能获得到图像化的机会★?怎样理解故事画?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划的新展“”特展近日对外展出★,展览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着重呈现★“图像”超越文字描述。通过展出不同朝代的47件组绘画作品,向观者讲述了那些丰富而耳熟能详的历史★,如敦煌壁画须达拏太子本生、★“文姬归汉★”、“三顾茅庐★”★、“雪夜访戴”、“西游记★”等★。

  展览以★“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的形式呈现,从敦煌研究院调集了168件/套具有代表性、极稀缺性的一二级珍贵文物及临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天字号玉器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象征神权的法器★、西周时期彰显宗法阶级的礼器、宋元明清的文人珍玩★、万国朝贡的异域物品等,时代跨度达数千年。本次展览将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28件玉石器,带领观众根据乾隆题款、自作玉器★、考古发掘成果等诸多线索,认识不同时代玉器的特征,判别古玉和“大清乾隆仿古★”之作,进一步了解天字号玉器★。

  地点★: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临展厅展期:2024年11月14日—2025年3月9日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期:2024年10月1日—2025年3月31日

  展览聚集朱屺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艺术创作★,探讨他对于时代与社会的入世情结与闳阔格局,如何体现在艺术创作历程中。

  借助逾二十件材料和语汇各异的巨作,呈现艺术家尹秀珍的标志性作品与最新思考,带领观者展开一场向外纵横天地、向内细腻入微的探索之旅。

  上博东馆2024年11月13日起全面开放★,上博毫无保留地拿出了压箱底的国宝级馆藏★,仅晋唐书法版块就汇聚“ 二王 ★”王羲之《上虞帖卷》、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传世名品,包括原作及全部题跋★。历代绘画馆首轮展品中,包括唐代孙位《高逸图卷》、五代徐熙《雪竹图轴》★、五代董源《夏山图》★、南宋佚名《望贤迎驾图轴》★、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珍品。此外★,首轮展品中还汇集了“元四家”中的三家之代表作——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倪瓒《六君子图轴》等。

  展览分为“生平志业”★“著作等身”“往来鸿儒★”“匋誃芸香”共四个篇章,共计展出75种顾廷龙相关文献,展现顾廷龙的生平、编著、交友与藏书★。

  宋代尚“意”艺术兴起★,并渗透到陶瓷领域★,主导着单色釉的美学基调。明清时期,景德镇集各窑场釉色品种之大成,单色釉新品层出不穷。展览共展出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106件(套),以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瓷釉色彩、制釉工艺为线索★,通过★“清雅隽永★”★“世间情味★”★“溢彩流光★”三个篇章解读单色釉瓷的色彩美学。

  在湖北,值盘龙城遗址发现70周年之际,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联合全国26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推出了商文明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在展出的有“画语:会说故事的图画”等特展。澎湃艺术为您呈现一周重要艺术展览。

  澎湃艺术获悉,11月13日★,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海上书画馆等将正式向公众开放★。上博拿出大量“压箱底”镇馆之宝,包括唐代孙位《高逸图卷》★、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

  此次大展将共计展出800余件文物★,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板块展开独立叙事,从不同角度解读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内涵。尤为难得的是,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引进展★,而是由中国的专家团队自主策展的古埃及文明大展。

  笺纸★,也称信笺、诗笺、画笺,是专指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传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纸张★。展览展出相关展品100余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0余件(组),多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的鲁迅遗存的笺纸。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展期★:2024年10月8日——2025年1月1日

  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美术教育家与美术史论家,刘海粟以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而知名,“新文化运动的拓荒者”★“近代美术教育奠基人”的评价是对他一生成就的肯定。事实上★,刘海粟先生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其晚年书法大气磅礴、笔酣墨饱、浑厚华滋★,一片苍茫浑朴,极具壮阔之美。这一展览规模超过去年的中国美术馆刘海粟书法大展,分为6个篇章,分别由6个不同的主题展开叙事。展览囊括了目前刘海粟书法目力所及的所有精品力作,展出作品超过200件★。

  此次展览将以服饰为切入点★,展出常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馆藏的常州出土宋代文物精品69件(组)★。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宋服风华★”简述宋代服饰文化,★“青衫猗猗★”展示宋代男性服饰,“霓裳窈窕”展示宋代女性妆具饰品类文物及服装仿制品,“无非是道★”则是以宋人生活场景结合各类器用,展现生活中的宋人审美★。

  地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期:2024年11月5日—2025年2月6日

  展览启发自艺术家沈少民对嘉源海美术馆水稻田的深度研究,记录了艺术家对水稻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观察,以及这些小小稻谷编织出的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经验。

  杜尔维治美术馆从19世纪初开始不断积累藏品,但至今都未能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达·芬奇的作品纳入馆藏。本次展览主要展示曾被误认为达·芬奇作品的画作★、他人模仿达·芬奇的画作以及其他与达·芬奇相关的作品,带领观众探寻达·芬奇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其中《年轻男子》是杜尔维治美术现有馆藏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作品★,曾被认为是达·芬奇的画作★,后来确认是同时代艺术家Piero di Cosimo的作品。

  正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出的★“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则以艺术作品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21年前的东方早报创刊及10年前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的历程。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园区)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展览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展演项目之一★,以“地方与讲述”为主题,基于“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2023年度的观察★,汇集15位(组)艺术家的当代影像艺术作品★,探讨影像艺术如何在不同地域与语境中生成独特的表达。

  展出逾100件作品,分章节展示透纳艺术生涯的发展及创作风格变化。展览还通过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透纳的艺术遗产对线世纪的艺术理念,让观众领略大师杰作与艺术“崇高”的多元表达。

  本次展览是法国印象派画家 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逝世130周年纪念展之一,展出艺术家生前收藏的印象派画作。Caillebotte 出身富裕,他不仅自己作画,也不断购买印象派好友们的画作,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他一生收藏70余幅印象派画作,同时,他也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画作★。

  展览呈现了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莱热、米罗、德兰等18位先锋艺术代表人物的61幅作品。从打破规则的★“立体主义★”到抒发自我的“表现主义★”★,展览以4个展区展现20世纪前半叶最具影响的艺术流派。其中最耀眼的是莫迪里阿尼的9件作品★。

  展览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联合全国26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共计借展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11个省份及地区商代代表性文物14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27件套,展览以盘龙城遗址为切入点,联合苏埠屯★、大辛庄、刘家庄、平谷刘家河、定州北庄子★、湖南宁乡★、新干大洋洲、三星堆、殷墟等遗址的精品文物。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期:2024年9月12日—2025年1月5日

  展览呈现6个主要章节和2个特别章节★,汇集雕塑 ★、绘画★、陶瓷★、影像等106件作品★。包括罗丹《思想者》、《青铜时代》、《夏娃》★、《巴尔扎克》和《加莱义民》等代表作★,以及罗丹的老师、好友★、学生、助手、情人和追随者等的作品★。

  为庆祝英国国家美术馆成立200周年暨梵高《向日葵》加入馆藏100周年,伦敦国家美术馆将举办英国自201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梵高特展★,展出超过50件来自世界各地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的油画和素描作品★。展览主要关注1888年至1890年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镇和圣雷米镇居住时的绘画创作。重点展品包括法国奥赛博物馆藏《罗讷河上的星夜》、荷兰梵高博物馆藏《黄房子》、英国国家美术馆藏《向日葵》和《梵高的椅子》等。

  以聪颖博识女性的才艺为主线,通过《美人图画》《风流节慨》《迈出香阁》《玉台掇珍》四个单元,立足于杭州博物馆现有藏品★,并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遴选与“她们”相关的文物★,阐述明清才媛重要的艺术交往和创作,为观众提供更加细腻、更为饱满的情节和更加有趣的观赏角度★。

  地点: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展期:2024年9月7日—2025年11月20日

  展览汇集二十三位来自不同代际和背景的艺术家,他们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传统与当代之间,并以极富鲜明个人色彩的笔触在不同的时间坐标上阐述对于“今天”的思考,共同为公众呈现中国当代绘画实践的多元面貌,提供感知艺术的第一视角。

  展览将以“美”为主题,不同于以往以历史时期为主线的展览叙事★,从“日常★”★“妆饰★”“人体”三个角度展开古希腊生动的美学图卷★,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时间跨越5000年之久,涵盖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几何陶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展品全部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

  作为2025年中瑞建交75周年的预热活动★,本次展览也是中国国内有史以来最大、最完整的瑞士设计原件展。展览包含“原创家具、突破性发明、旅游海报、单人凳★、马克斯·比尔特展、最美图书”六大板块★、共计200余件瑞士标志性设计作品★。展览全面梳理了瑞士设计400年的演变历程★,涵盖从日常物品到影响世界的设计发明★,使观众能近距离感受瑞士设计的独特魅力★。

  此次正仓院展将有57件(组)宝物展出,其中有11件为首次展出。展品包括著名的黄金瑠璃钿背十二棱镜★、圣武天皇的御用品,如锦缎护肘枕“紫地凤形锦御轼”(北仓47)★、★“碧琉璃小尺”(中仓111)、“深绿琉璃鱼形”(中仓128)等装饰品,以及“沉香木画箱★”(中仓142)和“紫檀金银绘书几”(南仓174)等奈良时代制作的工艺品,精湛的工艺,令人惊叹。

  从在英国萨福克发现的印度石榴石到在日本出土的中东玻璃,它们揭示了以唐代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让人惊叹的覆盖范围。展览由三位不同展厅的策展人联合策展★。他们首次将来自博物馆不同部门的藏品和不同专业知识汇聚在一起★。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与来自亚非拉29个国际机构的文物一同展出,其中有些展品是首次离开他们的借展机构★。

  本次展览是大阪地区近十年来首个大规模的川濑巴水作品展★,共呈现约150件作品,带领观众进入川濑巴水充满诗意的风景版画世界,感受他对季节、天气和时光流转的细腻表达。展览涵盖川濑巴水不同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早期的“东京十二题”系列★、★“东京十二月”系列,以及他在朝鲜旅行后创作的“朝鲜八景”系列等,以此完整呈现他的创作生涯与旅行足迹★。

  吴子深(1894-1972)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有一定影响。近日★,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海上掇英”近现代上海名家名作系列展“三吴一冯”之吴子深书画作品展,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吴子深书画展。

  展览不仅展出了各地代表性商代精品文物,如亚醜钺(展至12月8日)★、龙形觥、宁乡铜铙、大洋洲虎耳扁足鼎、殷墟花园庄东地刻辞卜甲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次特展汇集了近年来商文明数次重大发现的精品文物:2020年陕西城固小北村出土铜斝★、铜瓿等;2021年湖南汨罗屈子祠野猫咀出土铜觥、铜壶★;2021年河南郑州书院街2号墓出土铜礼器和玉礼器等;2021-2022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铜面具★、铜人像等★;2022年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出土铜车马器★、玉器等。

  展览分“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三个单元,将展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8家收藏单位15幅宋代绘画线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并特别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

  此次展览甄选了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的89件馆藏,分九个展区★,汇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溥儒、谢稚柳、常玉、潘玉良、赵无极等36位艺术大家的作品★,以及珍贵的馆藏影像。

  展览精选了瓦伦西亚画家索罗亚近50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原尺寸复制品的形式展出。索罗亚被誉为“光之画家★”,与戈雅和委拉斯凯兹齐名。他以独特的方式捕捉地中海的光影和色彩,并记录了他所处时代下西班牙的生活日常。展览作品以生动色彩和精巧的光线运用为特色,画作因此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能量。本次展览由马德里的索罗亚博物馆策展★,在上海繁碌的交通交汇处★,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一独特的地中海之蓝★。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园区)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展览以Art Deco这一于巴黎发端随即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同时奠定了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美学源流为母题,将来自法国国家级的Art Deco装饰艺术珍藏与中国上海Art Deco艺术作品并置展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开馆展穿越古今,展开文献★、档案和文物与现当代艺术的对话★,以众多艺术家的新近创作★,回应敦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探索继续敦煌的新方法与路径★。展览由历史、自然、再现和心象四部分构成,通过汇聚散落在不同收藏机构的《贝叶经》、北凉石塔★、胡人牵驼砖等珍贵的敦煌文物,呈现敦煌文化深邃而独特的魅力,并以影像、交互装置等多媒介的方式打造“入境★”式的艺术体验,融合特别的展陈设计,营造跨域时间★、地域和领域的体感,邀请观众重新感知敦煌这一熟悉的文化符号。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近110件展品为“探源工程★”的珍贵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来自内地北京★、甘肃、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多个省市和香港共14间文博机构★,涵盖九个考古文化和九个主要考古遗址★。展品中有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本次展览灵感来源于阿布拉莫维奇与德国艺术家乌雷(ulay)于1988年在中国长城上的历史性行走★,这一旅程使得他们成为首批穿越长城的国际艺术家。展览展出了千余张阿布拉莫维奇的长城行走图像★,以及一系列以观众参与为核心★、以水晶为载体的全新创作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深入体验阿布拉莫维奇艺术演变的旅程。

  这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蓬皮杜中心摄影类馆藏★。展览将回顾摄影艺术决定性的三十年★,聚焦其跃升为当代艺术主流媒介的时刻,通过十个章节,集中呈现逾30位先锋派艺术家的近200件开创性作品,串联起摄影如何从记录艺术过程到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前卫历史★。

  展览以时间为序★,分为“群龙之象”★“见龙在田”“飞龙在天★”“龙游人间★”“龙腾中吴”五个单元,共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全国29家文博单位的205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50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69件,三级文物56件),达展出文物总数的73%★。文物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涵盖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丝织品等多个门类,通过丰富的龙主题文物完整勾勒龙形象从古至今的演变趋势与发展脉络。

  此次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东方欲晓”“时间辽阔”★“澎湃如昨★”。以艺术作品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21年前的东方早报创刊及10年前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的历程。展出作品包括葛兆光、陈子善★、白谦慎、谢春彦、萧海春等的作品,展览同时呈现了澎湃新闻经典海报装置、优秀视频集合,以及大量有着纪念意义的样报★、手稿、采访本、图书★、旧照等★。

  如何让图画说故事?哪些故事能获得到图像化的机会★?怎样理解故事画?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划的新展“”特展近日对外展出★,展览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着重呈现★“图像”超越文字描述。通过展出不同朝代的47件组绘画作品,向观者讲述了那些丰富而耳熟能详的历史★,如敦煌壁画须达拏太子本生、★“文姬归汉★”、“三顾茅庐★”★、“雪夜访戴”、“西游记★”等★。

  展览以★“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的形式呈现,从敦煌研究院调集了168件/套具有代表性、极稀缺性的一二级珍贵文物及临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天字号玉器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象征神权的法器★、西周时期彰显宗法阶级的礼器、宋元明清的文人珍玩★、万国朝贡的异域物品等,时代跨度达数千年。本次展览将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28件玉石器,带领观众根据乾隆题款、自作玉器★、考古发掘成果等诸多线索,认识不同时代玉器的特征,判别古玉和“大清乾隆仿古★”之作,进一步了解天字号玉器★。

  地点★: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临展厅展期:2024年11月14日—2025年3月9日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期:2024年10月1日—2025年3月31日

  展览聚集朱屺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艺术创作★,探讨他对于时代与社会的入世情结与闳阔格局,如何体现在艺术创作历程中。

  借助逾二十件材料和语汇各异的巨作,呈现艺术家尹秀珍的标志性作品与最新思考,带领观者展开一场向外纵横天地、向内细腻入微的探索之旅。

  上博东馆2024年11月13日起全面开放★,上博毫无保留地拿出了压箱底的国宝级馆藏★,仅晋唐书法版块就汇聚“ 二王 ★”王羲之《上虞帖卷》、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传世名品,包括原作及全部题跋★。历代绘画馆首轮展品中,包括唐代孙位《高逸图卷》、五代徐熙《雪竹图轴》★、五代董源《夏山图》★、南宋佚名《望贤迎驾图轴》★、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珍品。此外★,首轮展品中还汇集了“元四家”中的三家之代表作——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倪瓒《六君子图轴》等。

  展览分为“生平志业”★“著作等身”“往来鸿儒★”“匋誃芸香”共四个篇章,共计展出75种顾廷龙相关文献,展现顾廷龙的生平、编著、交友与藏书★。

  宋代尚“意”艺术兴起★,并渗透到陶瓷领域★,主导着单色釉的美学基调。明清时期,景德镇集各窑场釉色品种之大成,单色釉新品层出不穷。展览共展出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106件(套),以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瓷釉色彩、制釉工艺为线索★,通过★“清雅隽永★”★“世间情味★”★“溢彩流光★”三个篇章解读单色釉瓷的色彩美学。

  在湖北,值盘龙城遗址发现70周年之际,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联合全国26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推出了商文明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在展出的有“画语:会说故事的图画”等特展。澎湃艺术为您呈现一周重要艺术展览。

  澎湃艺术获悉,11月13日★,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海上书画馆等将正式向公众开放★。上博拿出大量“压箱底”镇馆之宝,包括唐代孙位《高逸图卷》★、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

  此次大展将共计展出800余件文物★,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板块展开独立叙事,从不同角度解读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内涵。尤为难得的是,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引进展★,而是由中国的专家团队自主策展的古埃及文明大展。

  笺纸★,也称信笺、诗笺、画笺,是专指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传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纸张★。展览展出相关展品100余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0余件(组),多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的鲁迅遗存的笺纸。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展期★:2024年10月8日——2025年1月1日

  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美术教育家与美术史论家,刘海粟以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而知名,“新文化运动的拓荒者”★“近代美术教育奠基人”的评价是对他一生成就的肯定。事实上★,刘海粟先生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其晚年书法大气磅礴、笔酣墨饱、浑厚华滋★,一片苍茫浑朴,极具壮阔之美。这一展览规模超过去年的中国美术馆刘海粟书法大展,分为6个篇章,分别由6个不同的主题展开叙事。展览囊括了目前刘海粟书法目力所及的所有精品力作,展出作品超过200件★。

  此次展览将以服饰为切入点★,展出常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馆藏的常州出土宋代文物精品69件(组)★。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宋服风华★”简述宋代服饰文化,★“青衫猗猗★”展示宋代男性服饰,“霓裳窈窕”展示宋代女性妆具饰品类文物及服装仿制品,“无非是道★”则是以宋人生活场景结合各类器用,展现生活中的宋人审美★。

  地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期:2024年11月5日—2025年2月6日

  展览启发自艺术家沈少民对嘉源海美术馆水稻田的深度研究,记录了艺术家对水稻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观察,以及这些小小稻谷编织出的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经验。

  杜尔维治美术馆从19世纪初开始不断积累藏品,但至今都未能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达·芬奇的作品纳入馆藏。本次展览主要展示曾被误认为达·芬奇作品的画作★、他人模仿达·芬奇的画作以及其他与达·芬奇相关的作品,带领观众探寻达·芬奇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其中《年轻男子》是杜尔维治美术现有馆藏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作品★,曾被认为是达·芬奇的画作★,后来确认是同时代艺术家Piero di Cosimo的作品。

  正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出的★“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则以艺术作品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21年前的东方早报创刊及10年前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的历程。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园区)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展览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展演项目之一★,以“地方与讲述”为主题,基于“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2023年度的观察★,汇集15位(组)艺术家的当代影像艺术作品★,探讨影像艺术如何在不同地域与语境中生成独特的表达。

  展出逾100件作品,分章节展示透纳艺术生涯的发展及创作风格变化。展览还通过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透纳的艺术遗产对线世纪的艺术理念,让观众领略大师杰作与艺术“崇高”的多元表达。

  本次展览是法国印象派画家 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逝世130周年纪念展之一,展出艺术家生前收藏的印象派画作。Caillebotte 出身富裕,他不仅自己作画,也不断购买印象派好友们的画作,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他一生收藏70余幅印象派画作,同时,他也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画作★。

  展览呈现了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莱热、米罗、德兰等18位先锋艺术代表人物的61幅作品。从打破规则的★“立体主义★”到抒发自我的“表现主义★”★,展览以4个展区展现20世纪前半叶最具影响的艺术流派。其中最耀眼的是莫迪里阿尼的9件作品★。

  展览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联合全国26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共计借展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11个省份及地区商代代表性文物14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27件套,展览以盘龙城遗址为切入点,联合苏埠屯★、大辛庄、刘家庄、平谷刘家河、定州北庄子★、湖南宁乡★、新干大洋洲、三星堆、殷墟等遗址的精品文物。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期:2024年9月12日—2025年1月5日

  展览呈现6个主要章节和2个特别章节★,汇集雕塑 ★、绘画★、陶瓷★、影像等106件作品★。包括罗丹《思想者》、《青铜时代》、《夏娃》★、《巴尔扎克》和《加莱义民》等代表作★,以及罗丹的老师、好友★、学生、助手、情人和追随者等的作品★。

  为庆祝英国国家美术馆成立200周年暨梵高《向日葵》加入馆藏100周年,伦敦国家美术馆将举办英国自201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梵高特展★,展出超过50件来自世界各地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的油画和素描作品★。展览主要关注1888年至1890年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镇和圣雷米镇居住时的绘画创作。重点展品包括法国奥赛博物馆藏《罗讷河上的星夜》、荷兰梵高博物馆藏《黄房子》、英国国家美术馆藏《向日葵》和《梵高的椅子》等。

  以聪颖博识女性的才艺为主线,通过《美人图画》《风流节慨》《迈出香阁》《玉台掇珍》四个单元,立足于杭州博物馆现有藏品★,并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遴选与“她们”相关的文物★,阐述明清才媛重要的艺术交往和创作,为观众提供更加细腻、更为饱满的情节和更加有趣的观赏角度★。

  地点: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展期:2024年9月7日—2025年11月20日

  展览汇集二十三位来自不同代际和背景的艺术家,他们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传统与当代之间,并以极富鲜明个人色彩的笔触在不同的时间坐标上阐述对于“今天”的思考,共同为公众呈现中国当代绘画实践的多元面貌,提供感知艺术的第一视角。

  展览将以“美”为主题,不同于以往以历史时期为主线的展览叙事★,从“日常★”★“妆饰★”“人体”三个角度展开古希腊生动的美学图卷★,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时间跨越5000年之久,涵盖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几何陶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展品全部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