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二度降温 毕业生“卷学历”逐步回归理性
职称/职务:
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所谓“逆向读研”,是指“双一流”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考入非“双一流”院校读研。麦可思研究发现,近五年“逆向读研”比例逐年升高★,从2019届的4.1%上升至2023届的6.5%。从学科看★,法学逆向读研的比例最高,为13.6%;医学、艺术学、文学逆向读研的比例均超过10%。
数据显示,考研“二战”“三战”的成功率持续下降★。毕业后准备考研的本科生群体中,三年内成功考上的比例从2018届的43.1%下降至2020届的39.9%。进一步分析发现★,从2017届至2020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二次(三次)考研的成功率较为稳定★,2020届为51.0%。非“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二次(三次)考研成功率则从2017届的43.7%降至2020届的37.7%★,下降明显★。
中国网11月28日讯 (记者 韩雅洁)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388万★,较2024年报名人数再降50万,这是十年以来“考研热★”迎来的二度降温。根据日前公布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就业蓝皮书”)研究发现,★“考研热★”降温的背后是高校毕业生“卷学历”的理性回归,高校毕业生更愿意为职业发展需求★、就业前景好等客观因素选择提升学历★,以达到★“实用性考研”的目的,在此背景下★,近5年“逆向读研★”比例从2019届的4.1%上升至2023届的6★.5%。
★“逆向读研”群体读研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就业前景好★。此外,“逆向读研”群体因想改变专业★、随大流读研的比例也略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或与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和对于未来职业方向的不确定性有关。
虽然★“考研热”整体有降温趋势,但部分学科的读研热度并未减退,相关学科特点和较大的就业需求★,会促使学生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读研★。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农学、理学★、医学的读研比例连续三届均达到或超过25%。其中,农学和理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医学、法学、理学毕业生对考研相对执着,更希望通过学历提升增加就业竞争力★,暂不工作计划境内考研的比例较高,且其中“二战”比例均超过80%★。